第三届AD100榜单即将揭晓 北京设计分享会

  第三届AD100“中国最具影响力100位建筑、设计精英”榜单评选于2017年3月正式启航。在两个多月的征集、评审过程中,得到了业内精英们的全力支持,也收获了很好的反响。3场上海设计师分享会的成功开展,为AD100不断向前推进增添不少光彩。接近5月尾声时,第三届AD100评选结果也即将正式公布,借此机会,《安邸AD》在环境优雅的北京Justin文秀法餐厅举办了最后一场设计师分享会。随气温不断升高,北京已然有了初夏的感觉。5月24日晚,设计师们身着清爽的夏装,悉数到场。

  第一排左起:爵士汇商贸有限公司销售总监王柯、Momentum艺赛室内设计创始人Arnd Christian Müeller、odd设计事务所联合创始人冈本庆三和出口勉、建筑营设计工作室创始人韩、仲松建筑景观设计创始人仲松

  第二排左起:《安邸AD》编辑总监王旭、Penda设计咨询媒体负责人明雪、十上建筑创始人陈暄、VISPRING亚太区总经理欧阳璐、TAOA建筑规划设计创始人陶磊、《安邸AD》助理出版人黄伴书、Crossboundaries建筑事务所联合创始人董灏、冰可、WEI建筑规划设计创始人魏娜、意思建筑规划设计创始人Fabrizio Gurrado、左通右达建筑工作室联合发起人王旎和张大为、Penda设计咨询创始人孙大勇、waa未觉建筑规划设计联合发起人张迪、Pu Architects创始人刘小普、waa未觉建筑规划设计联合发起人Jack Young、《安邸AD》编辑部宋杨、王雪、韩健

  从下至上、从左至右:TAOA建筑规划设计创始人陶磊,Crossboundaries建筑事务所联合创始人董灏、冰可、建筑营设计工作室创始人韩、WEI建筑规划设计创始人魏娜

  odd设计事务所联合创始人冈本庆三、出口勉、意思建筑规划设计创始人Fabrizio Gurrado、嘉宾李昂

  Penda设计咨询创始人孙大勇及媒体负责人明雪、嘉宾王越鑫、Pu Architects创始人刘小普

  waa未觉建筑规划设计联合发起人Jack Young、张迪、《安邸AD》编辑总监王旭、十上建筑创始人陈暄

  《安邸AD》编辑总监王旭致欢迎词,希望我们大家能够在美食、美酒的陪伴下聊得开心,在放松、愉悦的状态下让创意思维自然流淌。

  VISPRING和爵士汇商贸有限公司都是各自领域内的品质领头羊,欧阳璐与王柯与在场设计师分享设计带动生活方式、生活质量的心得,并希望与到场设计师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

  Crossboundaries的联合发起人董灏幽默开场,他解释了事务所名字的含义——“Cross the boundaries”,跨界、打破条条框框的约束。

  在最新面市的《安邸AD》2017年6月刊里,我们报道了“附中新貌”。Crossboundaries作为教育建筑领域经验比较丰富的实践者,与北大附中的创新教育方法的理念一拍即合,将先进的设计思维与多元化的教育功能完美平衡,实际做到突破传统,跨越“界限”。如此“国际范儿”的公立高中,让人想要年轻10岁重新体验一把!

  张迪与Jack Young共同创立了waa未觉建筑规划设计,主张将人作为建筑中体验主体的“叙事性设计”。他们设计并建造了银川当代美术馆,曾经登上《安邸AD》2015年10月刊,在凸显当代先进的技术建造手段的同时保留传统“手工感”。

  AnyShopStyle店铺,运用不同几何形体的对比,打造极具视觉上的冲击力的体验空间。

  左通右达建筑工作室的创始人王旎与张大为在西方接受完整的建筑教育,回国后“从零开始”认识中国传统,并通过建筑的意义,找寻现代与传统、东西方文化之间的平衡。工作室的名字来源于《千字文》:“右通广内,左达承明”。

  铁血山庄是一个“智能、环保”的建筑,“被动采暖”是它的一大特点——通过对建筑朝向、外形、内部空间的合理规划,无需用机械动力,充分的利用太阳能在房屋里实现热循环,即使在冬天不开暖气的情况下,室内依旧能保持舒适的温度。

  《安邸AD》的老朋友,十上建筑的创始人陈暄分享了近期“高科技”的设计,利用VR技术增强空间体验。赞那度VR体验馆获得了意大利的设计奖项,将“像素概念“变为设计语言,在这个空间里,展台、桌椅、灯具全部像素化,趣味十足。

  位于汪芝麻胡同的改造项目被陈暄称为“变形金刚“,在20平方米的空间中置入强大的功能性,满足一家6口人的生活必需。设计时,既是个具有挑战性的项目,更是一个“做起来很好玩的项目”。

  建筑师陶磊也与大家伙儿一起来分享了他的设计。在他看来,建筑、室内、景观不分家,从室内到室外应该形成一体。普通的材料在建筑师的构想中慢慢转变,创造出场所感,让概念中、图纸上的设计逐渐得到印证,这不失为一个美好的过程。

  来自日本的出口勉和冈本庆三5年前成立了odd设计事务所,将日式简约风格与现代生活需求结合在一起,完成了诸多小体量胡同改造项目,善于挖掘小空间的潜能。

  位于成都太古里的大德日餐厅是odd近期完成的作品,这个餐厅依旧小巧精致。两位设计师在空间中嵌入“盒子”,并将盒子悬浮于地面之上,通过这一些恰到好处的细节处理,配合暖色调的灯光,打造出丰富的空间层次感。

  建筑营设计事务所的创始人韩主要研究怎么样在人文、自然背景之下创作当代建筑作品,舒适宜人的景观环境与室内环境都是他在设计中注重营造的。

  混凝土浇筑而成的水岸佛堂一半隐于土丘之下,室内空间却非常开阔,动线符合人在空间中的漫步体验,具有流动性,让饮茶、起居、参佛的行为融汇在一种叙事语言中。在建造时,混凝土模版由松木条竖向拼接而成,这个因为担心实施工程质量不保证而采取的小举措,却带来了意想不到的特别肌理。

  WEI建筑规划设计的创始人魏娜有着女性建筑师细腻的感知力、领悟力,她主张代入式的“情感设计”,不断探索如何创造以“意境”为主导的建筑空间,让空间和使用者的情感体验有所互动。

  “弥漫空间”的概念是将物质打散,研究人和物质之间的关系,而设计则是在塑造人的生活。WEI建筑规划设计的作品,不论是掩映在竹林中的精品Why酒店,还是在751 D·Park原有混凝土蘑菇亭基础上改造出的“金刚云朵”,形态各具特色,但能够带给人们非常个人化、温柔感性的空间体验。

  Penda槃达建筑自13年创立以来,一直在绿色建筑、生态建筑方面做研究与探索,不少作品都带有试验的色彩。“可生长的建筑”采用环保、可再生的竹子作为主要建材,叠加、聚落。这一概念最早在北京设计周期间通过建造大型装置做试验,后期在南美进一步实践,被证实可行,而且在实际建造中,让建筑结构、结点更加纯粹、有效。

  Penda推崇建筑应该是“可变化的”,在Penda的包豪斯博物馆设计的具体方案中,展馆设有两个可灵活旋转的实体结构,令展馆既可封闭也能打开。建筑与周边的城市公园相辅相成,当有大型集会时,建筑本身成为人活动的背景,通过人和建筑的互动,让建筑和城市产生更为密切的联系。

  来自德国的建筑师Arnd Christian Müeller定居北京已超越15年。他在设计中坚持简约、环保理念,认为人们应该保有对环境、自然的敏感度。

  Arnd的工作室前身是他为艺术家设计的私宅,艺术家离开中国后,他将这里改造,在这里办公并陈列自己的艺术作品。他在自己的工作室以及为客户设计的办公室设计中,均注重空间的开放性和流动性,并且使用绿色植物墙。

  Arnd在建筑规划设计、室内设计之余,一直从事艺术创作。近期,Arnd以极具工业感的“锤骨”作为主体,创作了一系列静态,以及可互动的艺术装置,拨弄悬垂的“锤骨”,能碰撞出悦耳的响声。

  仲松不把自己的角色仅仅局限为“设计者”,而是倡导“中和生活”的实践者。他还创办了“万物”与“天物”原创家居生活品牌,进一步找寻属于当代中国人的生活方式。

  近期,仲松为“被遗忘的典范——梁铨创作与潇湘八景美学传统”布展,展厅位于798蜂巢艺术中心,在200多平方米的大空间内,仲松用800根真实竹子形成园林装置,再现传统中国园林意境。展厅曲径通幽,绕着竹子漫步的过程中,也完整地感受了“潇湘八景”。同时仲松也向大家提出一个问题:被遗忘的经典是什么?当新意识形态兴起,设计行业也迅速多元化的时代,“新中式”越发受人们所关注,而这也许恰恰说明,人们仍然缺失并渴望着这种中式经典。仲松希望更多注重民间传统文化并实践“新中式”的设计师能够真正返本开新,而不是为了创新而创新。

  既是Pu Architects的创立者,又是隐秘在北京大栅栏的燕家胡同中,人气、口碑双丰收的“燕家2号”酒吧创始人之一。

  刘小普一直在思考设计与商业的关系,“燕家2号”是他一次很好的尝试,通过亲历亲为地运营自己设计的酒吧,结识了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拓展了设计事业,并由此为契机与更多商业空间的设计项目结缘。刘小普还幽默地邀请在场建筑师、设计师一起去燕家小院里坐坐,一起用“微醺”的状态畅聊建筑规划设计。

  来自意大利的Fabrizio Gurrado在米兰从事了多年的建筑规划设计和室内设计工作,来中国后,创立了意思建筑设计。“意思”既代表意大利思维,又去了中文里“有意思”的好彩头。

  在Fabrizio过往的设计中,一直平衡“传统”与“现代”,来到中国后,他将这种平衡结合恰到好处的中式元素,并运用美好的色彩。Fabrizio改造的胡同项目曾经登上北京卫视《暖暖的新家》节目,在胡同改造中对建筑进行重塑,并尽可能凸显胡同特色。他近期改造的办公室空间,能同时感受到地中海与中式元素,整体空间温馨且充满了许多活力。

手机官网

官方微信

安博体育APP

安博体育的网址